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初级药师药剂学笔记:生物药剂学

时间:2009-11-20 12:36来源:药学职称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因素、剂型因素、体内吸收机理。

  胃肠道吸收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血管内给药无吸收,其他都有吸收。

  一、吸肠道吸收:小肠吸收最为重要

  (一)胃肠道上皮细胞膜的构造和性质:决定药物被吸收的难易。

  (二)药物的吸收机理:

  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药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属一级速度过程,即吸收速率随胃肠液中药物浓度即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两条途径:

  (1)溶解扩散

  (2)膜孔转运 pka 3-9 非离子型,易吸收

  2、主动转运:借助载体的帮助,药物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逆向转运的过程。需耗能

  特点:吸收部位药物浓度低时,一级吸收,药物浓度高是,零级吸收。

  两种方式:(1)原发性主动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3、促进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但也需载体参加,速度很快。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4、胞饮作用:细胞主动变形将某些物质摄入(释放)到细胞内(外),称膜动转运。出胞入胞称胞饮。对蛋白质和多肽类的吸收十分重要,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

  (三)、胃肠道的结构与药物吸收:小肠:被动扩散、其他 大肠:被动扩散、胞饮、吞噬

  二、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1、胃肠道ph

  2、胃空速率

  3、食物:减慢胃空速率,推迟小肠内吸收

  4、血液循环

  5、胃肠分泌物溶剂拖带效应:胃肠道内水分的吸收有时对药物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二)、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 解离常数和脂溶性:

  2、不取决于总浓度,

  3、而与非解离型部分浓度有关。 ph-分配学说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4、 溶出速率的影响:noyes-whitney方程

  5、粒度

  6、多晶型

  三、药物的稳定性:ph、酶四、剂型因素的影响: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1、 液体制剂:增加水溶液的粘度可减慢在胃中的吸收,

  2、 主动转运则延长停留时间有利吸收。 口服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难于转到胃中,吸收速度慢。

  其他部位的吸收

  1、 直肠吸收:不易受酶影响

  2、口腔吸收:被动扩散,遵循ph-分配假说

  3、注射部位吸收:一般一级,混悬零级,影响吸收最主要为血流速率。一般水溶性快,脂溶性慢。

  4、皮肤吸收:影响因素:(1)药物 (2)基质:乳剂型>水溶性>油脂性 (3)透皮促进剂 (4)皮肤方面

  5、肺部吸收:是大分子药物较好的给药部位,控制粒度。2.5-3.0um

  6、眼部吸收:具有一定亲水亲油的药物,或离子型与分子型间能很快达到平衡的药物较易透过角膜。

  7、鼻粘膜吸收

  8、阴道粘膜吸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快速进入: 免费试用
详情查看: 付款方式
电话咨询: 4000-8787-36
QQ咨询:

卫生资格考试题库视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