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外科学教学精品课程 第十六章 烧伤、冷伤、咬蜇伤

时间:2009-12-01 15:53来源: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第一节 热力烧伤
烧伤(burn)是由热力(火焰、热液、蒸汽、热金属)造成的组织损伤。化学物质、电能和射线造成损伤的病理变化和病程经过与热力烧伤类似。本节阐述有关热力烧伤的问题。
一、局部病理改变和伤情判定
(一) 病理特点
热源与皮肤接触时,传递热能超过皮肤温度阈(45℃)就可能引起皮肤结构损伤。温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损伤越重。烧伤皮肤创面自受热中心向外可分为三个区带,即凝固区、淤血区和充血区。凝固区局限于热源接触下,紧邻凝固区为淤血区,属于可逆损伤,有明显的血液淤滞和血栓形成。如果改善该区血液循环,抑制炎细胞粘附和拮抗炎症因子的作用,可减轻损伤。充血区则位于最外层,主要病变为血管扩张、充血、小部分组织变性。
(二) 烧伤面积的估算
中国新九分法系根据我国人体体表面积而获得的估计方法,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分,另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成人头颈部占体表面积9%; 双上肢各占9%;躯干前后(各占13%)及会阴部(占1%)占3×9%(27%);臀部及双下肢占5×9%十1%(46%)(图16-1,表16-1)。
儿童头大下肢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部位的体表面积所占比例也不同,可按下列简易公式计算:
头颈部面积=[9+(12-年龄)]%
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手掌法 即无论成人或小孩五指并拢,一掌面积等于体表面积的1%(图1-3)。此法用于小片烧伤的估计或辅助九分法的不足。
(三) 烧伤深度
依照热力损伤的组织层次,烧伤深度分为I0、浅Ⅱ0、深Ⅱ0、Ⅲ0(图16-3),即三度四分法。一般称I0、浅Ⅱ0烧伤为浅度烧伤,深Ⅱ0、Ⅲ0烧伤为深度烧伤。
1、I0烧伤 仅伤及表皮,表面红斑状、干燥、有疼痛感或烧灼感,3 ~5日痊愈,脱屑。
2、浅Ⅱ0 伤及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疼痛明显,烧伤局部红肿、皮温增高,有大小不一的水疱,疱液淡黄澄清,去水疱皮创面红润。若无感染,1 ~2周可愈合,愈合创面不留瘢痕。
3、深Ⅱ0 伤及表层、全层和部分真皮网状层,皮肤附件深部结构残留,表皮和真皮胶原纤维凝固坏死后形成干痂,可有或无水泡形成。去水疱皮后创面微湿,呈浅红和红白相间,疼痛感迟钝。如不感染愈合需时3~4周,常有瘢痕增生。
4、Ⅲ0 皮肤全层损伤,甚至可达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皮肤凝固脱水后形成焦痂,呈蜡白和焦黄炭化,触之皮革样,无痛觉,局部皮温低。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3 ~4周焦痂脱落遗留肉芽面,因创面已无再生上皮来源,需植皮或上皮从周围健康皮肤长入。愈合后遗留瘢痕或畸形。
(四) 烧伤严重性分度
我国常用下列分度法估计烧伤严重程度:
1、轻度烧伤:Ⅱ0烧伤面积9%以下。
2、中度烧伤:Ⅱ0烧伤面积10%~29%或Ⅲ0烧伤面积不足10%
3、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0烧伤面积10%~19%;或Ⅱ0、Ⅲ0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吸入性损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二、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依据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可将烧伤的临床过程分为三期,以突出临床处理的重点。
(一) 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烧伤后创面立即发生体液渗出,局部水肿,通常在伤后2~3h已非常明显,6~8h小时达峰值,随后逐渐减缓,一般持续36~48h。30%体表面积以上烧伤,远离烧伤部位的组织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水肿。大面积烧伤后的急性体液渗出造成循环血量下降,加之其它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烧伤病人可迅速发生休克,故临床又称该期为“休克期”。对处于该期的烧伤伤员应采取有效的容量复苏措施,以平稳渡过休克期,防止暴发全身性感染和脏器并发症发生。由于烧伤组织、炎症细胞释放的大量炎症介质对伤后体液渗出有重要介导作用,采用抗组织胺的H2受体拮抗剂、抗-5羟色胺的二甲麦角新碱、大剂量维生素C都有减轻组织水肿,改变血液动力学的作用。48小时后渗出于组织间隙的水肿液开始回收,临床表现为动脉血压趋向稳定,尿液增多,如仍继续大量输液,有发生循环超载和脑、肺水肿的危险。
(二) 感染期
由于烧伤破坏了皮肤的屏障结构,严重烧伤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激活和活力均明显抑制,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因而烧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不等的局部和全身感染。伤后6~8小时,创面细菌可迅速繁殖,表现为急性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管炎等局部感染。随着水肿液回收,大量细菌也随之入血,出现以G+球菌为主的早期脓毒症。伤后2~3周,创面焦痂脱落,创面裸露,肉芽屏障尚未完全建立,痂下细菌可侵入未受伤组织并扩散到全身,出现G-杆菌为主的特别是绿脓杆菌的脓毒症,即烧伤创面脓毒症(burn wound sepsis)。烧伤面积超过30%,其发生率逐渐升高,多见于儿童、老人。
全身感染的致病菌除主要来源于创面外,大面积烧伤后由于早期缺氧性损害,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损害,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紊乱,定居于肠道的细菌侵入体内,可发生肠源性感染。此外,呼吸道、泌尿道等处的感染、烧伤或长时间血管内插管引起的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气管插管、导尿管所致的医源性感染均是细菌入侵的重要途径。
(三) 修复期
在烧伤创面出现炎症改变的同时即进入修复期。I0烧伤3 ~5d痊愈,脱屑,无瘢痕。浅Ⅱ0烧伤,由于生发层仅部分被毁,如无感染,2周左右痊愈或“痂下愈合”,也不遗留瘢痕。深Ⅱ0烧伤,如无严重感染,经3 ~4周后,仍可依靠残存皮肤附件的上皮再生将创面覆盖愈合,有时亦可“痂下愈合”。但由于创面末被增殖的上皮小岛覆盖以前,已有一定量的肉芽组织形成,故愈合后可产生瘢痕。Ⅲ0烧伤或严重感染的Ⅱ0烧伤,由于皮肤附件完全被毁,创面只能由创缘的上皮向内生长覆盖,如不经植皮,多难自愈。
严重烧伤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或)畸形,需要锻炼或矫治,尚需有数月至数年的功能恢复阶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视频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