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细菌感染,降低提示病毒感染,过敏性肠炎及寄生虫引起的肠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粪便检查 轻型腹泻可见大量脂肪球;中、重型腹泻可见大量白细胞,有些可有不同数量的红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可作病原学检查。
3.血生化检查 血钠的改变、血清钾、钙下降。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四、治疗原则
1.饮食疗法 强调继续饮食,需适应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2.控制感染
3.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口服补液用于轻、中度脱水患儿。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或腹胀的患儿。
4.微生态疗法 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
常用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地衣杆菌等。
有效品种有:双歧三联活菌、丽珠肠乐、金双歧、促菌生、整肠生、乳酶生、妈咪爱等。
微生态制剂适用于迁延与慢性腹泻伴有明显肠道菌群紊乱的患儿。
5.肠黏膜保护剂的应用 适用于急性水样便腹泻(病毒性或产毒素细菌性),对迁延与慢性腹泻也有一定效果。
常用有:思密达(十六角蒙脱石)
用法:口服,<1岁患儿每次1/3袋,每天3次;1~2岁患儿每次1/2袋,每天3次;2—3岁患儿每次1/2袋,每天4次;>3岁患儿每次l袋,每天3次。
6.对症治疗
腹胀明显者用肛管排气或肌注新斯的明。呕吐严重者可针刺足三里、内关或肌注氯丙嗪等。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药物降温。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者及时补充钾、钙。
五、护理措施
1.腹泻的护理:评估相关因素,去除病因。记录大便次数、形状、量。采集标本送检。做好消毒隔离。
2. 调整饮食
(1)母乳喂养者应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缩短每次喂乳时间,少量多次喂哺。
(2)人工喂养者,暂停牛奶和其他辅食4~6小时后(或脱水纠正后),继续进食。
(3)遇脱水严重、呕吐频繁的患儿,宜暂禁食,先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病情好转后恢复喂养。应提供富有热卡和营养价值高的饮食,并超过平时需要量的10%~100%,一般2周内每日加餐1次,以较快地补偿生长发育,赶上正常生长。
3.补充液体的护理
(1) 口服O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累积损失量按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喂服,于4—6小时喂完;继续损失量根据排便次数和量而定。
注意:
①服用ORS液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
②如患儿眼睑出现水肿,应停止服用ORS液,改用白开水;
③新生儿或心、肾功能不全,休克及明显腹胀者不宜应用ORS液。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的患儿。应注意:
1)输液速度 过快易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过慢脱水不能及时纠正。
2)补液中应密切观察 患儿前囟、皮肤弹性、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
3)及时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渗液、红肿。
4)准确记录第一次排尿时间、24小时出入量,根据患儿基本情况,调整液体入量及速度。
4.皮肤护理
5.观察病情
(1)补液后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肌张力及腱反射等变化,根据医嘱及时补充钾、钙、镁等电解质。静脉补钾时,浓度不超过0.3%,补钙时,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
(2)密切观察酸中毒的症状和体征,遵医嘱采血、补充碱性溶液。
6.对症处理
(1)眼部护理:重度脱水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浸润角膜,点眼药膏,眼罩覆盖。
(2)发热的护理:
(3)腹痛护理
7.健康指导
(1)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介绍婴儿腹泻的病因、转归和护理要点。
(2)指导家长注意患儿的臀部清洁及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方法。
(3)指导不住院患儿的家长做好家庭护理。
(4)嘱咐家长在患儿出院后要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气候变化时要注意小儿保暖。切忌随便给小儿服用抗菌药物,以免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肠炎迁延不愈。
(5)指导家长在服用微生态制剂时,应与抗生素间隔至少2小时以上。
(6)讲解消化道黏膜保护剂的作用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