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监测指标,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是目前为止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因此,HbA1C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预后。
许多大型的临床研究如DCCT(糖尿病控制与慢性并发症试验)和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均已证实,持续性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 (HbA1C)能显著减少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HbA1C不但可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而且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糖化血红蛋白研究历史
HbA1C是血红蛋白A组分的某些结构与葡萄糖的非酶促反应结合而形成的产物。蛋白质的非酶促糖化反应(Non-enzymatic glycation)参与机体的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它是葡萄糖与体内蛋白质的氨基发生共价结合的过程,该反应过程不需酶的催化,属于不可逆的共价结合反应;反应速度主要由葡萄糖浓度和葡萄糖与蛋白质接触的时间决定,糖尿病或高血糖状态可加速该反应过程,其它的因素也可影响非酶促糖化反应。
1963年Samuel Rahbar应用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技术电泳Hb,发现许多异常的Hb变种。应用醋酸纤维素膜和淀粉凝胶在pH8.6电泳溶血产物时,发现其电泳产物为主要HbA(占Hb的98%)和次要慢速泳带HbA2(占HbA的2%)。在1例患者的血样本进行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时发现了一条异常的快速泳带组分,该成分为脱尾的条带,不能与正常的HbA分开,但它出现于HbA条带之前,与已知的快速泳带Hb变种不同。这种异常的成分在pH6.0的柠檬酸缓冲液中进行凝胶电泳时显示清晰的条带,位于HbF之前,泳动速度比HbA快,占HbA的10%~15%。因为这种异常的Hb能耐受50℃的热变性和异丙醇实验,它与其他的Hb变种无关。直到1967年这种快速Hb仍然是个谜。后来对另1例67岁女性患者的血样进行了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时,发现在她的电泳产物中存在异常的快速Hb,复习其病史时发现她是一例严重的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起初认为这是偶然现象,因为遗传性异常Hb患者也可能罹患糖尿病。然而随后的血样本经电泳后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而且这些患者均患糖尿病。于是,糖尿病患者血样本的电泳成为Samuel Rahbar的研究重点,共研究了47例糖尿病患者,历经3月的时间以保证能检测到异常的快速Hb,于1968年发表了题为糖尿病血红蛋白成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