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 中医基础 经络之间的传变 日期:2012-04-29 11:01:23 点击:208 好评:0

    经脉之间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一经有病必然传至他经,或影响相联的其他各经,如足厥阴肝之经脉,布胁肋,注肺中,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循经上犯,灼伤手太阴肺经,即所谓木火刑金,而出现胸胁灼痛、咳嗽痰血、咳引胸痛等肝肺两...

  • 中医基础 气的基本概念 日期:2012-04-29 11:00:51 点击:128 好评:0

    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应用于中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认识世界和生命运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医学科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医学的气一元论。 (一)气的哲学含义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

  • 中医基础 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 日期:2012-04-29 11:00:25 点击:142 好评:0

    六气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是:少阳以火为本,以少阳为标,以厥阴为中见之气;阳明以燥为本,以阳明为标,以太阴为中见之气;太阳以寒为本,以太阳为标,以少阴为中见之气;厥阴以风为本,以厥阴为标,以少阳为中见之气;少阴以热为本,以少阴为标,以太阳为中...

  • 中医基础 标本中气与病理关系 日期:2012-04-29 10:59:15 点击:142 好评:0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既受六气之益,又受六气之害,天之六气变化相移,如化非其时,不能与节气相应,就会有胜复太过不及之变。这种变化如果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便形成了六淫邪气,人感之...

  • 中医基础 内寒的病理变化 日期:2012-03-28 13:25:29 点击:100 好评:0

    气主煦之,阳虚则阴盛,机体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失于温煦机体的作用,使脏腑组织表现为病理性机能减退。以冷(畏寒、肢冷)、白(面、舌色白)、稀(分泌物和排泄物质地清稀,如痰液稀白,大便稀薄),润(舌润,口不渴)、静(.精神状态安静、喜卧)为其临...

  • 中医基础 内湿的病理变化 日期:2012-03-28 13:24:50 点击:99 好评:2

    湿性重着粘滞,多易阻遏气机,其临床表现常可随湿邪阻滞部位的不同而各异。如湿邪留滞经脉之间,则症见头重如裹、肢体重着,也可出现颈项强急、屈伸不利等。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阻经络,可以致痉,痉病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

  • 中医基础 心血、心阴失调 日期:2012-03-28 13:24:15 点击:169 好评:0

    心血、心阴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血亏损、心阴不足和心血瘀阻等方面。 ①心血亏损:心血亏损,多由于失血,或血液生化不足,或情志内伤,耗损心血等所致。心血亏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 其一,血液虚少。心血不足,血脉空虚,血主濡养,故有全身血虚之征,以面...

  • 中医基础 心气、心阳失调 日期:2012-03-28 13:23:12 点击:103 好评:-2

    心气、心阳失调主要表现为阳气偏衰和阳气偏盛两个方面。 ①心的阳气偏衰:主要表现为心气虚和心阳虚。 心气不足:心气不足多由久病体虚,或年高脏气衰弱,或汗下太过耗气,或禀赋不足等因素所引起。因心气是推动血液循行的动力,心气不足,其基本病理变化是...

  • 中医基础 中医治法之补气法 日期:2011-11-30 13:53:17 点击:110 好评:0

    补气法,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因脾为中气,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司呼吸。故气虚之证,主乎脾肺。脾肺气虚可见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言低微,动则气促汗出等证。补气之法亦着重脾肺。本法以甘温益气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炙草等为...

  • 中医基础 中医治法之降气法 日期:2011-11-30 13:52:41 点击:666 好评:2

    降气法,主治气逆不降的证候,具有降气平喘、止呕止呃等作用。以肺主肃降,胃宜降则和,故肺胃以下降为顺,上行为逆。肺胃发病,则其气逆而不降,以致心下痞硬,呕吐,噫气,呃逆或喘咳等证。《本草经疏》谓:降可去升,沈金鳌曰:气升当降,气逆当调,故气...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考试视频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