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 中医基础 心气、心阳失调 日期:2012-03-28 13:23:12 点击:103 好评:-2

    心气、心阳失调主要表现为阳气偏衰和阳气偏盛两个方面。 ①心的阳气偏衰:主要表现为心气虚和心阳虚。 心气不足:心气不足多由久病体虚,或年高脏气衰弱,或汗下太过耗气,或禀赋不足等因素所引起。因心气是推动血液循行的动力,心气不足,其基本病理变化是...

  • 中医基础 中医治法之补气法 日期:2011-11-30 13:53:17 点击:110 好评:0

    补气法,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因脾为中气,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司呼吸。故气虚之证,主乎脾肺。脾肺气虚可见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言低微,动则气促汗出等证。补气之法亦着重脾肺。本法以甘温益气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炙草等为...

  • 中医基础 中医治法之降气法 日期:2011-11-30 13:52:41 点击:666 好评:2

    降气法,主治气逆不降的证候,具有降气平喘、止呕止呃等作用。以肺主肃降,胃宜降则和,故肺胃以下降为顺,上行为逆。肺胃发病,则其气逆而不降,以致心下痞硬,呕吐,噫气,呃逆或喘咳等证。《本草经疏》谓:降可去升,沈金鳌曰:气升当降,气逆当调,故气...

  • 中医基础 中医治法之行气法 日期:2011-11-30 13:52:01 点击:177 好评:0

    行气法主要用于气机郁滞,证见胸痞、脘痛、呕吐或噎膈、梅核气、疝气等。本法的主要作用在于调畅气机,解散郁结。由于气滞病多属脾胃气滞与肝气郁结,因此,其治疗亦多从肝,脾、胃着手。脾胃气滞者宜疏理脾胃,以复其健运之职。肝气郁滞者,宜行气疏肝,舒...

  • 中医基础 中医治法之涩精止遗法 日期:2011-11-30 13:50:57 点击:111 好评:0

    涩精止遗法,具有固精止遗,温摄下元之功,主要适用于肾虚失藏,精关不固,或下焦虚寒,肾气不摄。膀胱失约,以致遗精滑泄、尿频、遗尿等证。常用固摄止遗药与温补肾气药配合成方,药如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桑螵蛸、益智仁、肉桂、附子等。代...

  • 中医基础 大肠的解剖形态 日期:2011-11-18 14:51:04 点击:168 好评:0

    1.大肠的解剖位置:大肠亦位于腹腔之中,其上段称回肠(相当于解剖学的回肠和结肠上段);下段称广肠(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其下端紧接肛门(亦称下极、魄门)。大肠与肺有经脉相连相互络属,故互为表里。 2.大肠的形态结构:大...

  • 中医基础 膀胱的生理特性 日期:2011-11-18 14:50:27 点击:137 好评:0

    膀胱具有司开合的生理特性。膀胱为人体水液汇聚之所,故称之为津液之腑、州都之官。膀胱赖其开合作用,以维持其贮尿和排尿的协调平衡。 肾合膀胱,开窍于二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然肾气足则化,肾气不足则不化。人气不化,则水归大...

  • 中医基础 津液对血的作用 日期:2011-11-18 14:49:59 点击:196 好评:0

    津液和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被输布于肌肉、腠理等处的津液,不断地渗入孙络,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所以,有津血同源之说。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耗津,津耗则血少,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如果津液大量损耗,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还要渗...

  • 中医基础 津液的功能 日期:2011-11-18 14:49:25 点击:156 好评:0

    津液的功能主要包括滋润濡养、化生血液、调节阴阳和排泄废物等。 (一)滋润濡养 津液以水为主体,具有很强的滋润作用,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营养功能。津之与液,津之质最轻清,液则清而晶莹,厚而凝结。精、血、津、液四者在人之身,血为最多,精为最重...

  • 中医基础 生长生殖的过程 日期:2011-11-15 14:26:17 点击:152 好评:0

    人的生命历程从胎孕、发育、成长、衰老乃至死亡,经历着一个生、长、壮、老、已的过程。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活动是以脏腑阴阳气血为基础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是...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考试视频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