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对补体的正确解释是
A 为正常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B 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C 属于免疫球蛋白
D 淋巴细胞产生的
E 能直杀伤靶细胞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概念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C,认为补体参与免疫作用,所以就选择免疫球蛋白。我们由补体的概念得知补体只是一类蛋白质,具体地说是属于糖蛋白,所以c是错误的;选B者认为补体同抗体一样也是受抗原刺激产生的;我们知道,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而补体是属非特异性免疫的固有成分,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论是否接触过病原体。它同吞噬细胞一样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体内(人或动物的新鲜血清中),不因刺激而存在,并且含量基本恒定;也有 的人选E,认为补体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所以同NKcell一样能直接杀伤靶细胞,忽略了补体的激活过程和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的紧密联系。补体只有在激活后并且形成一系列放大级联反应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它们大多是以无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的;D一般不被选择。 •
答案:A
2.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2
C C3
D C4
E C5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性质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A,是由于不认真审题,误以为是(固有成分中)分子量最高,而没弄清楚是含量最高。
答案:C
3.分子量最大的补体成分是
A C3
B C4
C C1q
D C1r
E C1s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各成分理化性质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A,补体C3最关键、含量也最多,但分子量不是最大,所以是错误的;选D或选E者混淆了C1r、C1s和C1q,知道它们是C1中的成分,但弄不清究竟谁分子量最大;选B者是误将C4理解成C4结合蛋白,因为C4结合蛋白是补体系统中所有成分中分子量最大的。本题给的是C4,而不是C4结合蛋白。本题给的五个备选答案都是补体固有成分。在补体的固有成分中分子量最大的是C1q。
答案:C
4.在经典和旁路途径中均起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 C1q
B C1r
C C2
D C3
E C4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组成及两条主要的激活途径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A或B,认为不论哪条途径都应有C1的成分参加,所以没仔细审题便选了一个补体成分;选E和C者较少,认为两条途径任何成分都可以参加;本道题不容易错选E和C,而容易错选A或B。
答案:D
5. 细菌脂多糖首先激活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2
C C3
D C4
E C5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旁路激活途径激活物质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A,这种情况极易出现,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弄清楚细菌脂多糖是激活哪一条途径的。如果掌握了细菌脂多糖是激活旁路途径的成分,则会选出正确答案,因为旁路途径越过了C1、C4和C2,直接激活了C3,所以应该选择C。选B或选D者错把细菌脂多糖当成了C1酯酶。C1酯酶的作用基质是C4,C2,因此产生了错误答案。本题一般不会选E,因为学生一般都能掌握补体C5是共同效应的后续成分。
答案:C
6.多数补体灭活温度及时间是
A 56℃ 30分
B 4℃ 2小时
C —30℃ 1天
D 37℃ 30分
E 室温30分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一般性质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D或E,主要原因是记住了30分钟,但忽略了具体的温度;选C者是只记住了一个30,但未分清是时间还是温度;选B是忘记了补体的灭活所需温度,认为补体不耐热,低温下时间稍长即可灭活。
答案:A
7.关于补体的叙述那项是错误的
A.存在于人和动物新鲜血清中
B.具有酶活性
C 其性质不稳定
D 其作用是非特异的
E 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概念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D,误认为补体与抗体或T细胞一样具有特异性;选C者则是因为对补体的一般性质及概念认识不够深入。补体对热不稳定,抗体相对于补体而言对热稳定。一般不会错选A、B,因为对补体的概念中这两点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补体存在于正常血清中,它的产生与抗原刺激无关,它的活化以及它的作用的产生与抗原刺激有关。
答案:E
8.补体参与的反应是
A.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B.过敏性鼻炎
C 移植排斥反应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血清过敏症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所参与的反应的认识。补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及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错误是选E,把血清过敏症看成了血清病。其实二者不同,血清过敏症是属于I型超敏反应,是由于临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的患者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有些患者可因曾注射过相同的血清已被致敏,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重者短时间内死亡。血清病则一般发生在初次注射大剂量抗毒素后1-2周,主要症状是发热、皮疹等,是抗毒素与其相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属于Ⅲ型超敏反应,所以选E是错误的;A和B都属于I型超敏反应,C属于移植排斥反
应,所以都不能选;D:属于自身免疫病(自身抗体和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的自身免疫病),此类疾病属于Ⅲ型超敏反应。
答案:D
9.经典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是
A C3bBb B C4b2b
C C4b2b3b
D C3bBbp
E MAC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A或D,没有真正掌握经典途径中的C3转化酶的组成,C3bBb是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P因子是备解素,可与之结合,并使其稳定,所以选A或D都是错误的;C4b2b3b是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所以选C也是错的,E是膜攻击复合体。
答案:B
10.旁路途径中C 3bBb是
A 原始的C3转化酶
B C3转化酶
C C5转化酶
D 趋化因子
E 以上都不是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A者认为C3bBb是原始C3转化酶,但原始C3转化酶是C 3bB,所以A是错的。选C者认为它是C5转化酶,若是C5转化酶,应在C3bBb再加上个n,即C3bnBb。
答案:B
11.参与膜攻击复合体的有关成分是
A C1
B C3转化酶
C C3b
D C5-C9
E 以上都不是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激活过程中效应阶段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B,认为C3转化酶是补体活化过程中重要的酶之一,但其并不构成膜攻击复合体;选C者认为MAC(膜攻击复合体)是C 3~9,但MAC是C 567 8(9)n;选A者认为MAC是C1-9,也是错的。
答案:D
12.补体活化的MBL途径的激活物质
A 抗原抗体复合物
B 凝集的IgA
C 炎症期产生的蛋白与病原体结合
D IgG1—3
E 以上都不是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另一条激活途径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A,认为是抗原抗体复合物,但抗原抗体复合物是经典途径的激活物质;选B者认为是凝集的IgA,但IgA是旁路途径激活成分;选D者也是错的,因为IgG1、 IgG2 、IgG3也是激活替代途径(旁路途径)的。激活MBL途径的物质是炎症期产生的蛋白如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或C反应蛋白。
答案:C
13.关于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溶菌、杀菌与细胞毒作用
B促炎症作用
C调理作用
D中和毒素作用
E免疫粘附作用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生物学作用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E,认为我们新版教材上没有这个作用,但我们教材上的清除免疫复合作用实质上包含了免疫粘附作用。因为免疫复合物(IC)借助于C3b的免疫粘附作用与表达C3b受体CRl的血细胞结合,并通过血流运送到肝而被清除,所以是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之一。补体有中和病毒的作用,但没有中和毒素的作用。
答案:D
14.补体受体1(CR1)是指
A C3d
B iC3b
C CD11b/CD18
D CD21
E C3b受体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受体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B,认为补体受体1即CR1是iC3b的受体,但CR1是C3b的受体,CR2是iC3b即灭活的C3b的受体;选c者认为是CD11b/CD18,但CRl是CD35;选A者混淆了C3b和C3d,C3d是补体受体1即CR2;选D者认为是CD21,但CD21是补体受体2。补体受体1是C3b受体或C4b受体,CD分类属于CD35。
答案:E
15.具有免疫调理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 C3a
B C3b
C C2b
D C4a
E C5a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A,主要原因是记不清是C3a还是C3b;选C者把有过敏毒素作用的C5a和有调理作用的C3b混淆了;选D者极少。C4a的作用是过敏毒素和激肽活性。
答案:B
16.补体第二激活途径中不包括
A C3裂解为C3a和C3b
B C4裂解为C4a和C4b
C C5裂解为C5a和C5b
D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E 过敏毒素的产生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参与成分的认识。回答这道题时需
注意参与第一条途径的成分是C1,C4,C2……而第二条路是越过了C1,C4,C2,直
接从C3开始活化,所以排除了C4。
答案:B
17.下列哪一成分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A C1q
B C2b
C C4b
D C5a
E C3b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各裂解片段生物学作用的认识。要想避免出错,第一要知道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的裂解片段是C3a,C5a,C4a,即能够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活性片段。常见错误是选E,没有认真审题或掌握知识不牢固,把C3b看成了C3a。
答案:D
18.下列哪种物质参与补体活化第二途径
A 抗原抗体复合物
B C1
C Ca2+离子
D Mg2+离子
E C4b2a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活化第二途径的认识以及两条主要途径的区别。常见错误是选C,认为是Ca2+离子。Ca2+离子是第一条活化途径中参与的离子。参与第二条活化途径的离子是Mg2+离子。
答案:D
19.在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病人
A C3a和C5a合成过量
B C1抑制因子缺乏或功能缺陷
C C2、C4水平常在正常范围内
D 病人IgE水平过高
E 常因吸人过敏原导致症状突然发生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活化的调控中调节因子的作用。常见错误是选A,认为C3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我们知道C3a、C5a可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引起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平滑肌收缩等。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则是由于病人遗传性C1INH(C1抑制物)缺陷,使C1(C1酯酶)未被抑制,与C4、C2作用后产生的C2a(旧称C2b的小片段)为补体激肽,可增强血管通透性,因而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表现为以面部为中心的皮下血管性水肿,并常以消化道或呼吸道粘膜的局限性血管性水肿为特征。
答案:B
20.补体第一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
A C123456789
B C124536789
C C145236789
D C142356789
E C124356789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第一条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激活级联反应顺序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B,认为C1、C2按顺序活化,而实际上活化的顺序是C1、C4、C2,然后C3活化,进而活化后续成分,因为C1(C1酯酶)与C4反应之后才能更好地显露出C1作用于C2的酶活性部位。
答案:D
21.病人被认为被多种病毒感染,并有C3缺乏,这样的病人由补体介导的哪种功能仍保持完整
A 溶细菌反应
B 调理作用
C 过敏毒素反应
D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产生
E 都不对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生物学作用的认识。正确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清楚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其中A、B、C、D都是由补体C3之后的补体成分介导的,若补体C3缺陷,这些功能都不能实现。
答案:E
22.下列哪种试验对于补体成分先天缺陷的过筛诊断最有用
A 血清的调理活性
B 血清的溶血活性
C 血清C3成分的含量
D 血清C1成分的含量
E 病人血清的电泳分析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各种生物学活性中参与成分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E,认为电泳技术分析可以,然而电泳分析主要用于血清成分如白蛋白,球蛋白的分析,它不能对所有补体成分进行检测。只有溶血反应需所有成分参加,因此各种补体成分的缺陷均可用溶血试验查出,其他对单项补体成分的检测,不宜用作过筛诊断。
答案:B
23.补体系统的蛋白中
A 经典和替代途径中均有C3参加
B 在免疫应答时浓度不升高
C 可以参与IgG、IgM型的血清学反 应,但不参与IgE的反应
D 可在某些免疫缺陷病人表现缺失
E 以上都对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整个补体系统的认识。正确回答此题必须首先对每一个备选答案进行分析。我们知道经典途径由C1开始活化C4、C2,其裂解片段形成C3转化酶使补体C3活化。替代途径直接从C3开始活化,所以A是对的。再看B,由补体的基本概念我们得知补体与抗原刺激无关,所以它不因免疫应答浓度发生改变,B也是正确的,Ⅱ、Ⅲ型超敏反应均由补体参加,是由于IgG、IgM与相应的抗原结合激活补体而发生的反应,而I型起敏反应是由IgE抗体介导的,没有补体的参加,因此C也是对的;当患补体缺陷病时,补体C1—9任一组分、补体调节因子以及补体受体都可发生缺陷,所以D也正确。
答案:E
24.红细胞CRl缺陷与下列哪一项原因有关
A组织中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增多
B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率增加
C大量组胺的释放
D循环中C3dg和C3d的聚集
E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受体1即CRl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D,认为是C3d。CRl是C3b的受体,C3d的受体是CR2,红细胞膜上有CRl。结合有C3b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与细胞CRl受体结合,从而从血浆中清除掉。所以A是正确的。
答案:A
25.C3是补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这是因为
A C3在血液中比其他成分都多
B C3既参与经典活化途径也参与旁路活化途径
C 在补体系统中C3d包括(C3a和C3b)相关的生物学作用比其他任何蛋白的生物学作用都多
D 在旁路活化途径中它是第一个成分
E 以上都对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C3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B,认为这一点很重要而忽略了其他几点。如果对每一个备选答案都进行分析以及对C3的含量、生物学作用记忆较深,即可知ABCD都正确。
答案:E
(二)多项选择题
1.参加旁路途径的物质有
A C3
B P因子
C C4
D B因子
E C5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组成成分的认识。A和E是两条途径均参与的成分,所以不会出错。只是B、D和C的选择问题,选C者是混淆了替代途径和经典途径的组成成分。
答案:ABDE
2.C1脂酶的作用基质是
A C2
B C3
C C4
D C5
E C6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经典途径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B,没有真正掌握C1酯酶的作用,知道C3很关键(参与两条激活途径),所以选择C3。我们在经典途径的第一个阶段开始就谈到了C1酯酶,即Cls具有蛋白酶活性,它活化后依次裂解C4、C2。个别同学不知道C1酯酶的成分,更不了解其作用,只知道C5、C6是共同效应后续的成分,选择C5或C6。
答案:AC
3.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 C2a
B C3a
C C4a
D C5a
E C3b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裂解片段的作用的认识。常见错误是多选A,误认为C3a、C4a、C5a都有过敏毒素作用,C2a也应有此作用。C2a具有激肽活性;选择E的同学是混淆了C3b的调理作用。
答案:BCD
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是
A 溶解细胞
B 调理作用
C 免疫粘附
D 溶解免疫复合物
E 中和及灭活病毒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的认识。常见错误是漏选C,认为补体无此作用。补体清除免疫复物或调理作用都是依赖于补体裂解片段C3b的免疫粘附作用;所以应该选择C。
答案:ABCDE
5.属于炎症介质的成分有
A C3b
B C3a
C C4a
D C5a
E C2a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裂解片段的认识。常见错误是多选E,认为C2a有炎症介质的作用。C2a有补体激肽样活性;选A者认为C3b有炎症介质作用。C3b具有免疫粘附作用。具有炎症介质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C3a,C4a,C5a
答案:BCD
6.出现低补体血症的疾病有
A 类风湿性关节炎
B 红斑狼疮
C 肝硬化
D 肾小球肾炎
E 糖尿病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与疾病的相关认识。正确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健康成年人补体的含量相对稳定。补体在有些疾病时升高,如:心肌梗死、甲状腺炎、大叶性肺炎、糖尿病、妊娠等;在有些疾病时降低,如:细菌感染、补体缺陷、严重肝病、营养不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
答案:ABCD
7.下述哪些情况需补体
A 卵磷脂酶溶解红细胞时
B 特异抗体介导红细胞溶解时
C ADCC作用
D 促进吞噬作用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生物学作用的认识。常见错误是多选A,看见溶解红细胞就误认为有补体参加,实际上卵磷脂酶溶解红细胞不需补体参加。ADCC作用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也不需补体参加。所以BD是对的。
答案:BD
8.免疫复合物活化补体可导致
A 沉淀
B 过敏毒素释放
C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释放
D 调理作用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的认识。常见错误是多选C,认为是巨噬细胞抑制因子释放。该因子的释放不是补体活化的结果而是Mφ(巨噬细胞)活化的结果。在补体激活时C3a、C5a被激活,二者都是过敏毒素。它们的存在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C3b是调理素,它可以包被颗粒,增强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
答案:BD
9.C5a的活性片段可引起
A平滑肌收缩
B血管扩张
C吸引白细胞
D淋巴细胞附着于巨噬细胞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裂解片段C5a的认识。常见错误是多选D。C5a通过过敏毒素作用使血管扩张;通过趋化因子作用吸引白细胞,还能通过过敏毒素作用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组胺可引起血管扩张和平滑肌收缩。C5a也是趋化因子,当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时,吸引淋巴细胞至C5a释放部位但不是附着于巨噬细胞,故D项不正确。
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