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考试网上辅导(外科护理学)讲义 第十一章(1)(2)
时间:2012-04-17 13:06
来源:主管护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次
三、临床表现
因创伤的原因,部位、程度等不同,临床表现亦各异。
1.局部症状
(1)疼痛:创伤后疼痛程度不一,一般在伤后2~3日后逐渐缓解。但严重损伤并发休克时,伤员常不诉疼痛;内脏损伤所致的疼痛常定位不确切。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则可能并发感染。
(2)局部肿胀:因受伤局部出血和创伤性炎症反应所致。可伴有发红、青紫、淤癍、血肿或肿胀。严重肿胀可致局部组织或远端肢体血供障碍。
(3)功能障碍:因解剖结构破坏、疼痛或炎症反应所致。神经或运动系统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有定位诊断价值。
(4)伤口:是开放性损伤特有的征象。常见的有;
1)挫伤:多为表浅软组织挫伤,表现为局部肿胀、触痛或皮肤红、青紫,系真皮与深筋膜间或加以浅层肌肉组织细胞受损、微血管破裂出血,继而发生炎症反应所致。
2)擦伤:伤及皮肤表层,表皮及部分真皮被不规则地刮除。
3)刺伤:多由金属、木质等尖刺所致。伤口深浅、长度不一。可能有异物存留。
4)切割伤:多因锐器、切削器所致,切口长度、深度各不相同。创缘较平整,出血可渗、可涌,小动脉破裂可喷射出血。伤口多有炎症反应,伴有疼痛和红肿。
5)撕裂伤:伤口不规则,浅表和深部组织撕脱、断裂。
6)穿透伤:致伤器具经皮肤或黏膜穿过深层组织,达到体腔及器官,或穿通后由对侧穿出,形成第一伤口和第二伤口。此类伤口虽然较小,但常致体腔内脏器严重损害,造成体腔开放、大出血、脏器破裂、穿孔或异物滞留。
伤口按清洁度可分为三类:①清洁伤口:通常指无菌手术切口。意外损伤的伤口经过清创处理后使其污染减少,甚至变为清洁伤口,可获一期愈合。②污染伤口:指被异物或细菌沾染、但未发生感染的伤口,一般指伤后8小时以内处理的伤口。对其处理的主要方法是清创术,使其尽量转化为清洁伤口。③感染伤口:指已发生感染的伤口,这类伤口多需换药治疗,以获二期愈合。
伤口并发症 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威胁生命的三种主要并发症是:
(1)伤口出血:指发生在手术或意外伤害性伤口48小时内的继发性出血,也可发生在修复期任何时段。
(2)伤口感染:各种伤口均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化脓性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是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如体温升高、心率增快、白细胞增高;伤口出现红、肿、热、痛,已减轻的疼痛反而加重,有脓性分泌物出现等。
(3)伤口裂开:指伤口未愈合,皮肤以下各层或全层完全分离。
2.全身症状
(1)发热:创伤出血、组织坏死分解或创伤产生的致热因子均可引发吸收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2)生命体征变化:创伤后释放的炎性介质、疼痛、精神紧张、血容量减少等均可引起心率加速,血压稍高或偏低,呼吸深快等改变。
(3)其他:病人可有口渴、尿少、食欲不振、疲倦、失眠,甚至月经异常。
四、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 积极抗休克、保护器官功能、加强营养支持、预防继发性感染和破伤风等支持疗法。
2.局部治疗 损伤的局部处理应根据伤口的类型和有无污染而定。
(1)闭合性损伤:如无内脏合并伤,多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如骨折脱位,应及时复位,并妥善固定,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如有颅内血肿:内脏破裂等应紧急手术。
(2)开放性损伤:及早清创缝合。如伤口有明显感染现象,应积极控制感染,加强换药,促其二期愈合。
五、并发症和防治
1.局部并发症
(1)伤口出血:指意外创伤后48小时内的继发性出血,也可发生在修复期任何时段。应严密观察伤口敷料和体腔引流管的血液渗透和流出情况,评估失血量。
(2)伤口感染:多见于开放性损伤,表现为体温升高、脉速,伤口红、肿、热,已减轻的疼痛又加重,有脓性分泌物,血象增高等。若闭合性损伤累及消化道、呼吸道或泌尿道时亦可诱发胸、腹腔内感染。伤后还可能发生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
(3)伤口裂开:指伤口未愈合,皮肤或皮下各层完全分离。
2.全身并发症
创伤后大量失血、失液、强烈的神经刺激和并发严重感染等均可引发全身性并发症,除休克外,主要有急性肾衰竭和呼吸衰竭。
(1)急性肾衰竭:严重创伤后若病人肾排泄功能在短期(数小时至数周)内迅速减退,引发急性肾功能损害,导致血中尿素氮、肌酐水平持续升高,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氮质血症等,即为急性肾衰竭(ARF)。急性肾衰竭护理的关键是加强观察和护理,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严格按医嘱输入液体量。评估和计算非显性失水(皮肤挥发、呼吸失水)和显性失水。注意观察有无肺、脑水肿和心衰征象。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可因缺氧而危及生命。ARDS护理的关键是:加强监护;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清洁、防治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护理;监测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准确计算和记录出入水量,有肺水肿者应严格限制入水量。心理护理,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和沟通,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