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初级护师考试(外科护理学)讲义 第四十五章(1)腰椎间盘突出症

时间:2012-09-13 11:28来源:初级护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第四十五章 腰腿痛及颈肩痛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节考点: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腰腿痛和颈肩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腰腿痛指下腰、腰骶、骶髂、臂部等处疼痛,可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马尾神经症状。引起原因很多,其中最多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颈肩痛是指颈、肩、肩胛等处疼痛,可伴有单侧或双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最多见的是颈椎病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1)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2)损伤。
  (3)遗传因素。
  (4)妊娠。
  2.病理 按病理变化分为以下四型:
  (1)膨隆型:纤维环部分裂开,表面完整,有隆起。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裂开,髓核突向椎管。
  (3)脱垂游离型:破裂的椎间盘组织游离在椎管内。
  (4)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髓核经上、下软骨板裂隙突人椎体骨松质内,或沿椎体间血管通道突向前纵韧带,游离于椎体前缘。
  腰 4~5和腰5~骶1是腰椎间盘突出最易发生的部位。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
腰痛:最多见,一般早期仅有腰痛,可为急性剧烈疼痛或慢性隐痛,当病人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排便或弯腰时,可引起疼痛或使疼痛加重。
  (2)
坐骨神经痛:由于突出的组织压迫或刺激坐骨神经引起,多表现为一侧,疼痛从下腰部向臀、下肢、足背或足外侧放射,可伴有麻木感。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可为双侧坐骨神经痛,表现为双侧大腿和小腿后侧疼痛。坐骨神经痛可因腹压增加而加剧。
  (3)
马尾神经受压: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由于突出的组织直接作用,使马尾神经受压,表现为双侧大腿、小腿、足跟后侧及会阴部迟钝,大、小便功能障碍。
  2.体征
  (1)
腰椎侧凸:是腰椎为减轻神经根受压而呈现的姿势性代偿畸形,侧突的方向与椎间盘突出和相邻神经根间的位置有关,当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侧时,腰椎突向健侧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而缓解疼痛,如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侧时,腰椎凸向患侧。
  (2)
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显,因为前屈使椎间盘后突加重,加剧对神经根的压迫,增加疼痛。
  (3)压痛、叩击痛:在病变椎间隙的棘突间、棘突旁1cm处有深压痛和叩击痛,并向下肢放射。
  (4)
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病人平卧,患侧下肢伸直,被动抬高,当抬高至60°以内即出现放射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是由于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移动范围减小或消失,坐骨神经受牵拉所致。如在此基础上,缓慢降低患肢高度,至放射痛消失,再被动背屈踝关节,疼痛再现,为加强试验阳性,同样是坐骨神经受牵拉所致。
  (5)
神经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当腰5神经根受累时,患侧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内侧的痛、触觉减退,第1足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时,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的痛、触觉减退,足跖屈无力,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辅助检查
  1.X线平片 可显示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如椎体边缘增生和椎间变窄,同时可见腰椎侧突等。
  2.CT和MRI检查 可显示椎管形态、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突出的部位,MRI还能显示脊髓、髓核、脊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情况。脊髓造影可显示有无椎间盘突出及突出的程度。
  3.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检查可了解神经受损的范围。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
绝对卧床休息:症状初次发作时,即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有利于缓解脊柱旁肌肉痉挛,以减轻疼痛。一般卧床3周,之后戴腰围下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动作,以后酌情行腰背肌锻炼。
  (2)
持续牵引:持续牵引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和肌肉痉挛,可缓解疼痛。应用骨盆带牵引,重量一般为7~15kg,持续2~3周。也可进行间断牵引,每日2次,每次1~2小时。
  (3)
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其作用是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和粘连。常用醋酸泼尼松龙,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
  (4)
理疗、推拿和按摩: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外,均可应用理疗、推拿和按摩,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减轻椎间盘压力。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巨大或骨化椎间盘、中央型椎间盘压迫马尾神经者,可行腰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或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
  (五)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前护理
  (1)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卧位时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立位时减少50%,因此,卧位可减轻对神经的压迫,缓解疼痛。卧床3周后,可戴腰围下床活动。
  (2)卧位:抬高床头20°,膝关节屈曲,放松背部肌肉,增加舒适感。
  (3)牵引:保持有效牵引,注意病人体位、牵引力线和重量,维持反牵引,防止压疮。
  (4)活动和功能锻炼:教会病人正确地坐起、下床;指导病人未固定关节的全范围活动及腰背肌的锻炼,主动活动为主,可辅以按摩;避免弯腰、长期站立或上举重物,以免引起腰肌痉挛。
  2.术前准备
  (1)训练正确翻身、床上排便及术后功能锻炼。
  (2)术前常规准备。
  3.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
搬运:3人搬运,托起肩背部、腰臀部和下肢,平稳同步行动,保持身体轴线平直。
  2)
卧位:术后平卧24小时,禁翻身,以压迫止血,持续卧床1~3周。
  3)
翻身:术后24小时后可翻身,采取2人翻身法翻身。
  (2)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
  2)观察病人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和感觉。
  3)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有无脑脊液漏出及活动性出血,如有出血、渗液增多或疼痛加剧,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加重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引流管一般24~48小时后取出。
  4)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湿并及时更换,注意渗液的量及性质。
  (3)并发症的预防: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肌肉萎缩和神经根粘连,手术后1周开始腰肌和臀肌等长收缩锻炼,预防肌肉萎缩。病情允许时协助病人作直腿抬高活动,预防神经根粘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